本發(fā)明屬于磨削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1、手表表帶的種類豐富多樣,按照材質可以分為金屬表帶、皮革表帶、橡膠表帶、陶瓷表帶等。其中,金屬表帶在出廠之前以及使用一段時間后都需要進行拋光處理,令金屬表帶表面表現(xiàn)出統(tǒng)一且符合出廠標準的金屬光澤。
2、目前,表帶生產(chǎn)車間除了精拋工序采用人工作業(yè)之外,很多表帶生產(chǎn)車間的粗拋作業(yè)也依然采用人工拋光作業(yè)的方式,如將多個表帶的端部依次穿在一個鋼絲上,將鋼絲連同表帶放在工裝平板上,工人手持工裝平板將表帶對著磨削設備的磨削刀具進行拋光作業(yè)。這樣不僅生產(chǎn)效率較低,而且拋光產(chǎn)生的磨屑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生產(chǎn)車間雖然采用了自動打磨設備,具有自動打磨功能,但是依然需要人工上料和擺放,其實際生產(chǎn)效率仍待提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的表帶打磨拋光設備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機動性較好、有利于提高表帶表面處理效率且綜合利用率較高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
2、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包括磨削刀具和用于同時排列放置多個表帶的排列工裝,所述排列工裝為部分環(huán)形結構且在排列工裝的外表面設置有多個與表帶配合的排列槽,所述排列工裝共有兩個且呈順時針方向間隔設置在工裝轉軸上,所述工裝轉軸上設置有兩個與排列工裝間隔配合的排屑工裝,所述排列工裝的內側與工裝轉軸之間設置有4組夾持工裝,其中兩組夾持工裝的夾持端用來對表帶的頭端夾持,另外兩組夾持工裝的夾持端用來對表帶的尾端夾持,所述夾持工裝的驅動端設置有位于工裝轉軸中心的電磁組件,所述工裝轉軸的一側設置有進料箱,所述進料箱上設置有多個進料溜槽,所述進料溜槽由上至下延伸并與排列槽的曲面相對應,所述進料箱在背向排列工裝的一側設置有多個與進料溜槽一一對應的進料傳送帶,所述工裝轉軸的另一側設置有磨機箱,所述磨機箱中設置有上下間隔分布的第一磨削軸和第二磨削軸,所述磨削刀具呈軸向間隔排列分布在第一磨削軸和第二磨削軸,所述磨機箱上設置有多個與磨削刀具一一對應的磨削口。
3、作為優(yōu)選,所述進料箱朝向排列工裝的一側包括豎直段和曲面段,所述曲面段與排列工裝的曲面相對應,所述曲面段的豎直投影寬度小于排列工裝的半徑。
4、作為優(yōu)選,所述進料溜槽的內部設置有弧形的撥料彈簧,所述撥料彈簧的頂端為固定端,所述撥料彈簧的底端為自由端。
5、作為優(yōu)選,所述夾持工裝包括軸向活動插接配合的左夾板和右夾板,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設置有多對成對配合的左滑塊和右滑塊,用來夾持表帶頭端的左滑塊和右滑塊均設置有頂針,左滑塊上的頂針與右滑塊上的頂針相向分布,用來夾持表帶尾端的左滑塊和右滑塊均設置有壓塊,左滑塊上的壓塊與右滑塊上的壓塊相向分布。
6、作為優(yōu)選,所述左夾板包括倒t字形的左底板段,所述左底板段上設置有左立板段,所述左立板段與設置在排列工裝上的通過口滑動配合,所述左底板段的底部一端設置有左連接筒;所述右夾板包括u型的右底板段,所述右底板段與左底板段活動插接,所述右底板段上設置有n型段,所述n型段上設置有右立板段,所述右立板段的底部設置有右連接筒。
7、作為優(yōu)選,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的底部均設置有夾持傳動桿,所述夾持傳動桿呈z字形且連接至電磁組件。
8、作為優(yōu)選,所述電磁組件包括導向盒,所述導向盒中設置有兩個導向塊,每個導向塊同時連接兩個夾持工裝的傳動端,所述導向塊的側面設置有位于導向盒外側的銜鐵,所述工裝轉軸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中設置有工字型的鐵芯,所述鐵芯的肋部用來纏繞線圈且其兩端均設置有一對柱面磁吸口,所述柱面磁吸口用來與鐵芯磁吸配合。
9、作為優(yōu)選,所述導向盒的底部設置有兩個與工裝轉軸連接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與銜鐵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定位柱與工裝轉軸通過軸向螺栓連接,所述工裝轉軸上設置有與銜鐵滑動配合的條形槽。
10、作為優(yōu)選,所述排列工裝的兩端設置有裝配口,所述排屑工裝的兩端設置有與裝配口配合的凸塊,所述裝配口的外側設置有連接排列工裝和排屑工裝的緊固螺栓。
11、作為優(yōu)選,所述排屑工裝徑向朝向電磁組件,所述排屑工裝的圓心角大于15度,所述排屑工裝上設置有與排列槽對應的周向槽口和連同所有周向槽口的軸向槽口。
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13、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進料傳送帶可將平鋪的表帶向進料溜槽傳送,表帶落在排列工裝上可以彎曲的姿態(tài)貼在排列槽表面,由電磁組件驅動夾持工裝,由夾持工裝將頂針和壓塊分別夾持在表帶的頭端和尾端,工裝轉軸與磨削刀具作相對旋轉運動即可實現(xiàn)對表帶的自動打磨,機動性較好,并且在同一旋轉方向上先后經(jīng)過兩次磨削刀具,有利于提高表帶表面處理效率,適合大規(guī)模推廣。
1.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包括磨削刀具和用于同時排列放置多個表帶的排列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工裝為部分環(huán)形結構且在排列工裝的外表面設置有多個與表帶配合的排列槽,所述排列工裝共有兩個且呈順時針方向間隔設置在工裝轉軸上,所述工裝轉軸上設置有兩個與排列工裝間隔配合的排屑工裝,所述排列工裝的內側與工裝轉軸之間設置有4組夾持工裝,其中兩組夾持工裝的夾持端用來對表帶的頭端夾持,另外兩組夾持工裝的夾持端用來對表帶的尾端夾持,所述夾持工裝的驅動端設置有位于工裝轉軸中心的電磁組件,所述工裝轉軸的一側設置有進料箱,所述進料箱上設置有多個進料溜槽,所述進料溜槽由上至下延伸并與排列槽的曲面相對應,所述進料箱在背向排列工裝的一側設置有多個與進料溜槽一一對應的進料傳送帶,所述工裝轉軸的另一側設置有磨機箱,所述磨機箱中設置有上下間隔分布的第一磨削軸和第二磨削軸,所述磨削刀具呈軸向間隔排列分布在第一磨削軸和第二磨削軸,所述磨機箱上設置有多個與磨削刀具一一對應的磨削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箱朝向排列工裝的一側包括豎直段和曲面段,所述曲面段與排列工裝的曲面相對應,所述曲面段的豎直投影寬度小于排列工裝的半徑。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溜槽的內部設置有弧形的撥料彈簧,所述撥料彈簧的頂端為固定端,所述撥料彈簧的底端為自由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工裝包括軸向活動插接配合的左夾板和右夾板,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上設置有多對成對配合的左滑塊和右滑塊,用來夾持表帶頭端的左滑塊和右滑塊均設置有頂針,左滑塊上的頂針與右滑塊上的頂針相向分布,用來夾持表帶尾端的左滑塊和右滑塊均設置有壓塊,左滑塊上的壓塊與右滑塊上的壓塊相向分布。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板包括倒t字形的左底板段,所述左底板段上設置有左立板段,所述左立板段與設置在排列工裝上的通過口滑動配合,所述左底板段的底部一端設置有左連接筒;所述右夾板包括u型的右底板段,所述右底板段與左底板段活動插接,所述右底板段上設置有n型段,所述n型段上設置有右立板段,所述右立板段的底部設置有右連接筒。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的底部均設置有夾持傳動桿,所述夾持傳動桿呈z字形且連接至電磁組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組件包括導向盒,所述導向盒中設置有兩個導向塊,每個導向塊同時連接兩個夾持工裝的傳動端,所述導向塊的側面設置有位于導向盒外側的銜鐵,所述工裝轉軸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中設置有工字型的鐵芯,所述鐵芯的肋部用來纏繞線圈且其兩端均設置有一對柱面磁吸口,所述柱面磁吸口用來與鐵芯磁吸配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盒的底部設置有兩個與工裝轉軸連接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與銜鐵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定位柱與工裝轉軸通過軸向螺栓連接,所述工裝轉軸上設置有與銜鐵滑動配合的條形槽。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工裝的兩端設置有裝配口,所述排屑工裝的兩端設置有與裝配口配合的凸塊,所述裝配口的外側設置有連接排列工裝和排屑工裝的緊固螺栓。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動上料功能的表帶打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工裝徑向朝向電磁組件,所述排屑工裝的圓心角大于15度,所述排屑工裝上設置有與排列槽對應的周向槽口和連同所有周向槽口的軸向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