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注塑模具型腔檢測,特別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在注塑成型生產過程中,模具型腔和注塑孔的清潔度與通暢性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由于塑料熔體在高溫高壓下反復通過注塑孔和流道,殘留的塑料容易在冷卻后形成堵塞,尤其是在生產高粘度材料(如pc、pom)或頻繁換料時,堵塞問題更為突出,人工檢測和疏通需要停機拆卸模具,不僅耗時較長,還增加了生產線的非計劃停機時間,影響整體產能,現有檢測裝置通常僅具備堵塞診斷或簡單疏通功能,導致疏通不徹底或需多次返工。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及方法,具有通過氣壓變化快速判斷注塑孔堵塞情況,通過內置環(huán)的切換槽與通氣槽的智能切換,實現了檢測模式的自動轉換,無需拆卸模具即可完成診斷,檢測時間大大縮短,整合了加熱軟化與機械清除雙重機制,將視覺檢測、氣壓診斷與物理疏通整合于單一工裝,實現多功能集成化,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減少后期處理成本的優(yōu)點。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包括注塑模具以及檢測支架,所述檢測支架上安裝有檢測組件,檢測支架上設置有驅動檢測組件旋轉的驅動件;
3、所述檢測組件包括檢測環(huán)以及伸縮環(huán)件,檢測環(huán)內開設有接入檢測氣體的接氣槽,所述檢測環(huán)內包覆有內置環(huán),內置環(huán)內開設有與接氣槽切換互通的切換槽,檢測環(huán)一端連接有伸縮環(huán)件,伸縮環(huán)件伸縮時一端與注塑模具內腔壁對接,接氣槽和切換槽交錯與伸縮環(huán)件內部互通,伸縮環(huán)件內設置有清理結構,清理結構包括用于插入注塑孔的穿刺頭,且能夠帶動穿刺頭伸縮的安裝桿。
4、進一步地,所述伸縮環(huán)件一端連接有與模具內腔壁壓合的密封墊,伸縮環(huán)件內通過貼合設置有內封環(huán)板,內封環(huán)板一端與內置環(huán)對接。
5、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環(huán)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內封環(huán)板上設置有與第一通孔間歇性互通的第二通孔。
6、進一步地,所述內置環(huán)一端設置有第三通孔,內封環(huán)板上通過軸承連接對接板,對接板與檢測環(huán)對接,對接板上設置有與第三通孔間歇性互通的第四通孔。
7、進一步地,所述內置環(huán)內設置有加熱器,內置環(huán)中心處設置有安裝桿,穿刺頭的表面環(huán)形陣列有若干個螺旋切片。
8、進一步地,所述內封環(huán)板上開設有通氣槽,伸縮環(huán)件上開設有與通氣槽交錯設置的槽口。
9、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環(huán)上設置有驅動組件,驅動組件包括搖擺桿、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搖擺桿的兩端分別套接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搖擺桿中間端設置雙頭電機,雙頭電機鉸接設置在檢測支架上。
10、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環(huán)上套接有與第二齒輪嚙合的齒輪,內置環(huán)內設置有與第一齒輪嚙合的旋轉齒輪。
11、進一步地,所述檢測支架內開設有進氣通道,進氣通道與接氣槽連通,進氣通道內設置有活動板,進氣通道內通過伸縮膜包覆設置有活動桿,活動桿一端設置在進氣通道外側,活動板移動帶動活動桿伸縮,活動桿一端連接有限位卡板,搖擺桿一端延伸有與限位卡板卡接的支板。
12、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注塑模具型腔的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3、s1:檢測時,注塑模具打開的過程中,將檢測組件豎向插入到注塑模具之間的型腔內,在注塑模具完全打開的過程中,檢測組件在注塑模具內旋轉成水平狀態(tài),且其表面的攝像檢測系統(tǒng),對型腔內進行視覺檢測;
14、s2:檢測組件旋轉成水平狀態(tài)時,其檢測環(huán)以及伸縮環(huán)件與注塑孔同軸,檢測組件沿注塑孔軸線方向移動,使伸縮環(huán)件表面的密封墊與型腔內壁貼合,并將注塑孔包覆在內部;
15、s3:進氣通道接入氣體,對接氣槽內注氣,使氣體進入到伸縮環(huán)件內,并檢測伸縮環(huán)件內氣壓變化,根據氣壓值判斷注塑孔是否堵塞;
16、s4:當注塑孔發(fā)生堵塞后,先旋轉檢測環(huán),使通氣槽與伸縮環(huán)件上的槽口對位,且能夠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錯開的同時,使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互通以及接氣槽和切換槽互通,氣體經過切換槽內由加熱器加熱后輸送到伸縮環(huán)件內,對注塑孔內堵塞物進行加熱,使其軟化;
17、s5:堵塞物軟化后,檢測環(huán)反轉使伸縮環(huán)件內封閉的同時帶動穿刺頭刺入到堵塞物內,并在其內部旋轉使堵塞物與穿刺頭交纏在一起,且同時進氣通道抽氣,并驅動安裝桿和穿刺頭向遠離注塑孔方向移動,將穿刺頭以及交纏在其表面的堵塞物一起帶出,實現注塑孔疏通。
18、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和優(yōu)點:
19、1、本發(fā)明檢測環(huán)與伸縮環(huán)件的聯動設計:當伸縮環(huán)件通過密封墊與型腔壁壓合后,接氣槽注入檢測氣體,通過氣壓變化快速判斷注塑孔堵塞情況,通過內置環(huán)的切換槽與通氣槽的智能切換,實現了檢測模式的自動轉換,無需拆卸模具即可完成診斷,檢測時間大大縮短,整合了加熱軟化與機械清除雙重機制,將視覺檢測、氣壓診斷與物理疏通整合于單一工裝,實現多功能集成化,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減少后期處理成本。
20、2、本發(fā)明通氣槽與內置環(huán)內部互通,氣體需要經過內置環(huán)內部才能進入到伸縮環(huán)件內,對注塑孔內堵塞物進行加熱軟化,加熱氣體能夠從與外界互通的槽口中排出,實現加熱氣流持續(xù)輸送到伸縮環(huán)件內,當軟化后,螺旋切片通過交纏作用將軟化料帶出,同時進氣通道抽氣增強清除效果,大大提升疏通成功率。
21、3、本發(fā)明設置驅動組件能夠利用氣體注氣和抽氣之間轉換,從而改變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嚙合狀態(tài),當注氣狀態(tài)時,第二齒輪與檢測環(huán)上的齒輪處于嚙合狀態(tài),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檢測環(huán)旋轉以用于氣流改道,當抽氣狀態(tài)時,與旋轉齒輪嚙合,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旋轉齒輪旋轉,用于帶動纏繞了堵塞物的螺旋切片回拉,將物體從注塑孔內取出,利用單一氣源的壓力變化即可完成工作模式切換,大幅提升了裝置的集成度和響應速度,省去了復雜的電控切換裝置,僅通過氣壓正負變化即可實現功能轉換,提高驅動靈活性,也減少額外驅動增加的成本問題。
1.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包括注塑模具以及檢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支架(1)上安裝有檢測組件(2),檢測支架(1)上設置有驅動檢測組件(2)旋轉的驅動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環(huán)件(22)一端連接有與模具內腔壁壓合的密封墊(221),伸縮環(huán)件(22)內通過貼合設置有內封環(huán)板(222),內封環(huán)板(222)與一端與內置環(huán)(23)對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環(huán)(21)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212),內封環(huán)板(222)上設置有與第一通孔(212)間歇性互通的第二通孔(222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置環(huán)(23)一端設置有第三通孔(231),內封環(huán)板(222)上通過軸承連接對接板(25),對接板(25)與檢測環(huán)(21)對接,對接板(25)上設置有與第三通孔(231)間歇性互通的第四通孔(25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置環(huán)(23)內設置有加熱器,內置環(huán)(23)中心處設置有安裝桿(242),穿刺頭(241)的表面環(huán)形陣列有若干個螺旋切片(241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封環(huán)板(222)上開設有通氣槽(2222),伸縮環(huán)件(22)上開設有與通氣槽(2222)交錯設置的槽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環(huán)(21)上設置有驅動組件(3),驅動組件(3)包括搖擺桿(31)、第一齒輪(32)和第二齒輪(33),搖擺桿(31)的兩端分別套接第一齒輪(32)和第二齒輪(33),搖擺桿(31)中間端設置雙頭電機,雙頭電機鉸接設置在檢測支架(1)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環(huán)(21)上套接有與第二齒輪(33)嚙合的齒輪,內置環(huán)(23)內設置有與第一齒輪(32)嚙合的旋轉齒輪(232)。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支架(1)內開設有進氣通道(11),進氣通道(11)與接氣槽(211)連通,進氣通道(11)內設置有活動板(12),進氣通道(11)內通過伸縮膜包覆設置有活動桿(13),活動桿(13)一端設置在進氣通道(11)外側,活動板(12)移動帶動活動桿(13)伸縮,活動桿(13)一端連接有限位卡板(131),搖擺桿(31)一端延伸有與限位卡板(131)卡接的支板。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注塑模具型腔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